全家、Mynews 谁比较香?

说到全马最有名的便利商店,你会想起哪一家?说到凌晨12点去吃关东煮,你又会想起哪一家?大家好,笔者今天就是要和大家讨论大马的便利连锁店。刚才的两道问题,毋庸置疑笔者的答案肯定是全家 (Family Mart)。为什么呢?难道是Mynews 不香了吗?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先从全利资源旗下的全家说起,相信大家对这个品牌的关东煮情有独钟。早在五年前全家的第一家分店在林芙蓉大厦开业,作为测试营运和试验系统的试点门店。至今,全家在全马已经设有212家分店,而且管理层也放眼在2022财政年增设至300间门店的目标。根据最新的资料,目前全家连锁店贡献大约10% 全利资源的营业额,并且已经实现盈利。可以说,全家已经是成为大马最成功的零售连锁店之一。

回过头看,Mynews在创立的时候,打著改变旧有报摊模式的改革旗帜,在短时间内成功打造出当时最现代化的书报摊,并享有 “报摊之王” 的美誉,但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永久淘汰了报摊这夕阳行业。

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公司也积极转型。Mynews出资3,570万令吉,与日本的Gourmet杵屋和本地的MRA 烘培店个别成立联营公司,从事开发和生产即食产品和面包食品。此外,公司也设立了自身的食品加工中心,负责生产和供应连锁店所需要的食品。可以看出,公司已经逐渐从之前的传统零售商店,转型成以售卖食品为主的连锁店。

但是,公司的转型计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自从公司设立食品加工中心以来,公司的盈利就一直被拖累,原因是食品加工中心还未达到理想的营运率。就在公司大张旗鼓准备扩张的时候,一场疫情使得公司陷入亏损。从上图可以看到,自已疫情爆发,公司的亏损不断扩大,在最新的季度净亏损高达1,032万令吉。在过去7个季度,单单食品加工中心的营运亏损的总额就已经来到了2,236万令吉。

这并不难理解,对于笔者来说,连锁店本身的生意模式就是固定成本高且利润极低的行业。他们需要投入很高的资本支出来扩大店面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成果。此外,选择扩张的地点也很重要,人潮必须要多,通常以购物中心,办公大楼和者捷运站为主,而人流高的地方,也提高了租金方面的成本。

从长期来看,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传统零售商的利润是呈现下滑的趋势。他们需要透过不断的转型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之外,还需要通过非常严格的成本控制方能实现盈利。全家和Mynews最大的差别,就是全家拥有从上游至下游的业务,全利资源所生产的新鲜食品可以在全家商店售卖。因此不论从成本或者售价来做比较,全家在竞争优势方面是完全盖过了Mynews。

再来观察Mynews的门店数量。目前,公司拥有518家门店,对比之前高峰期的539家少了21家。原因在于公司需要关闭不挣钱的分店来较少固定成本支出。从上图可以看到,在过去3年公司的门店数量都在上升,但每间分店的营业额不断下降。这反映了公司扩张的效率比预期中的差,而这次的疫情对公司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去年,MYNEWS与韩国最大便利店经营商BGF零售集团签署执照协议。允许公司在大马开展CU便利店的营运和特许经营为期十年,并拥有额外十年的续约选项。CU便利店将为本地提供来自韩国的商品和购物体验,满足消费者需求。

就在首家CU便利店在今年4月于雪州万达镇Centrepoint开张之际,公司的股价也在今年三月,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从60仙冲上1.12令吉。分析员纷纷提高目标价格,一直唱好公司的前景。他们给出的原因,是CU便利店主打新鲜熟食产品,有助提高MYNEWS的大型食品加工中心的使用率至70%。而管理层也雄心壮志,放眼未来五年内开设500家分店。

但是,笔者认为这次的疫情对于传统的便利商店是永久性的伤害。而且笔者也不认为MYNEWS能超越全家坐上龙头的位置,这是因为全家的品牌已经在五年前深深的烙印在消费者的心中,而这品牌效应不是说能在一夜之间就被别的竞争者给替代。虽然说CU对于MYNEWS来说很可能改变游戏规则,但毕竟公司想从这次的疫情中复苏达成盈利,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要走。

最新文章

Sharix Sdn Bhd (1313184-A)
@ 2023 Sharix Sdn Bhd.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