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身为大马子民,最感同身受的无疑就是百货齐涨,物价升天。笔者每个星期也会去超市购买日常用品,买着买着发现同样的东西,账单怎么越来越贵了。那时才感觉到原来通胀已经传入大马。面对涨声不断,身为精明的消费者就要货比三家,开始省吃俭用了。但如果是投资者,应该要如何在高通胀的时期去部署未来的投资组合,笔者和大家探讨。
其实不只是蔬菜,从面包、鸡肉、鸡蛋、茶水、咖啡这些每天都会消费的食品价格都涨了不少。而大家每次去麦当劳都会必点的Sundae cone甚至直接涨价100% 至RM2,唯独贫民百姓的薪水不涨反跌。可笑的是,笔者对于美国的通胀特别关注,反而自己的祖国马来西亚就比较少去注意。今天笔者就在国家统计局整理了数据让大家看看大马的通胀及剪刀差的趋势。
从上图可以发现大马在10月份的CPI为2.9%,但剪刀差却来到了10.3% 的历史新高。大马的通胀及剪刀差的走势和中国很相似,在剪刀差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大马的通胀却出现滞后的发展,而且在今年下半年大马的通胀曾出现放缓的趋势。当中的原因,其实是我国政府开始施行行动管制令限制经济活动,导致大马的内需非常低迷,商家也不敢在这个时期胡乱涨价。
笔者认为每个国家都会经历通胀的压力,但在程度和时间上出现不同。西方国家较早进入经济全面开放,配合中央政府的财政刺激,所有物价自然飞涨。而大马在今年已经因为反复的行管令的导致经济不能复苏,物价上涨也出现滞后的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剪刀差会扩大,商家的生产成本加速提高但不能转嫁给消费者。但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已经差不多全面开放之际,明年的通胀将会持续升温。商家也会趁买起回归之后迫切把成本传导至而消费者身上去保住赚幅,而我们目前正感受的物价上涨只是个开始。
通货膨胀是市场的自然现象,但投资者并非只能被动接受通胀。在通胀的环境,抗通胀资产是能跑赢大市的,当中包括黄金、房地产、大宗商品和抗通胀债卷等。投资者也会减少投资于定存、债卷等固定收益的资产。但笔者认为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投资股票是抗通胀最佳的工具,这是因为股票长期来说都是呈上涨的趋势。
另外,笔者认为在这次的通胀环境当中购买大宗商品、房地产、黄金等传统的抗通胀资产的效果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导致全球物价起涨的根源是来自于供应链瓶颈,而非大宗商品的价格。笔者之前也说过,商品通胀已经结束,结构性通胀正要开始。因此,盲目买入所谓的抗通胀资产可能还会赔上资本,得不偿失。
但是,在选择投资股票的时候,大家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买入。那些非常依赖大宗商品为原材料的公司如食品、家畜、低端制造等行业会因为在短期之内无法转嫁成本而导致赚幅下滑。投资者要关注的应该是拥有特定产品定价权的公司,有能力把成本转嫁给客户的生产商,或者提供服务类型的公司。其实大家可以从这几个季度的企业财报当中看出端倪。并非所有企业都无法转嫁成本,当中科技、塑料包装、电子组装、银行、产托等公司也有不俗的业绩,主要是能通过传导成本去保住赚幅。
很多人会认为把钱放进去定存就不会亏本,但事实上背后的通胀早已逐渐侵蚀你的财富。假设目前的银行存款率有5%,你把100块的本金存进银行,一年之后你会拿到105块。但这是不是表示你的财富多了5% ?当然不是。如果当年的物价上涨了2%,你的财富实质上只增长了3%。
根据上述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你从银行赚到的5% 为名目利率,当中包含了3% 的通货膨胀,和2% 市值利率,也就是实际购买力的增加。再假设你从银行定存收取了5% 的利息,可是外面的云吞面价格也涨了5%,你的购买力其实没有增加。这看下来你并没有亏本,但其实你已经亏了一年的时间,这就是时间成本。
其实我们身边也少不了有类似思想保守的人,一边抱怨定存利息低,一边抱怨物价上涨却不尝试改变投资策略。大马还是有许多民众缺乏理财的观念,认为投资风险很大且门槛也很高,但他们不曾想过自身的购买能力正在不断被通胀侵蚀。笔者不是什么投资几十年的大师,但笔者相信股票在长期能够帮助散户建立起财富。
这并不是毫无依据,市场上许多投资人士也有收集这类型的资料,去对比不同大类资产在长期的收益率。结果发现相比于贵金属、债卷、房地产和股票,其实后者的收益率是最高的。很多金融资产长期来看价值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而股票背后就是上市公司,可享受经济成长、货币增发等红利,因此股票长期的表现是最好也是不难理解的。